已经针对气体压力,线半径和电极间距的不同值计算了电场和带电粒子的空间分布。此外,使用简化的等离子体化学模型获得了臭氧密度的二维分布。可以在可忽略的计算时间内评估近似的半解析解,同时提供电晕放电变量的估计。使用包括电子,离子,原子和分子之间显着反应的等离子体化学模型计算在纯氧中的线筒正电晕放电中产生的物质的空间分布。入数据。数值模型能够再现正电晕放电的基本结构并强调了焦耳加热对臭氧产生的重要性。计算平均臭氧浓度作为电流强度的函数,并与通过UV吸收光谱测定的臭氧浓度的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这些参数对于室内空气中正极线对板电晕放电的设计和电晕处理机操作是重要的。基于36个实验室规模实验的结果,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无量纲关系。在复印机的设计/操作中选择适当的一组操作条件来说明这种衍生方程的应用,以遵循联邦的臭氧发射规定。